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在不丹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
形態(tài)特征:
常綠灌木,高2-3米。枝圓柱形,有時具條棱,淡黃色,無毛;莖刺三分叉,長1.2-2.5厘米。葉革質(zhì),橢圓狀披針形,長1.2-3.2厘米,寬4-9毫米,先端急尖,具1刺尖頭,基部楔形,上面暗綠色,中脈微隆起,側(cè)脈顯著,網(wǎng)脈不顯,背面亮淡綠色,中脈明顯隆起,側(cè)脈和網(wǎng)脈不顯;葉緣微向背面反卷,略呈波狀,每邊具2-4粗刺齒;無葉柄?;?-10朵簇生;花梗長11-22毫米;小苞片卵形,長約2毫米,寬約1毫米,先端漸尖;萼片2輪,外萼片卵形,長5毫米,寬4毫米,急尖,內(nèi)萼片長圓狀倒卵形,長7毫米,寬4.5毫米,先端圓鈍;花瓣倒卵形,長7毫米,寬4毫米,先端缺裂,基部縊縮呈爪,具2枚分離腺體;雄蕊長約5毫米,藥隔先端突尖;子房含胚珠3-4枚。漿果梨狀或橢圓形,長7-9毫米,直徑5-6毫米,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,被白粉?;ㄆ?-6月,果期7月。
生長習性:
生長于海拔2,500米至3,300米的地區(qū),多生于路旁、林緣、杜鵑林、灌叢中、鐵杉林及竹林中,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