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 廣東、廣西有分布。印度東部,越南,老撾亦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 白鶴藤,攀援灌木。小枝通常圓柱形,被銀白色絹毛,老枝黃褐色,無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1.5-6cm,被銀色絹毛;葉片橢圓形或卵形,長(zhǎng)5-11cm,寬3-8cm,先端銳尖或鈍,基部圓形或微心形,葉面無毛,背面密被銀色絹毛,全緣;側(cè)脈多至8對(duì)。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,總花梗及花梗均被銀色絹毛;苞片橢圓形或卵圓形,外面被銀色絹毛;花兩性;花萼5,分內(nèi)外兩輪,萼片卵形,不等大;花冠漏斗狀,白色,冠檐5深裂,花萼與花冠外面均被銀白色絹毛;雄蕊5,著生千花冠筒基部6-7mm處;子房近球形,2室,無毛,花柱長(zhǎng)約2cm,柱頭頭狀,2裂。果實(shí)球形,直徑8mm,紅色,為增大的萼片包圍,萼片凸起,內(nèi)面紅色。種子4-2顆,卵狀三角形,褐色。花期6-9月。
生長(zhǎng)習(xí)性: 生于疏林下或路邊灌叢中、河邊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