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于老撾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、浙江、廣東、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或灌木,高2-8米。葉片厚紙質(zhì)或革質(zhì),密生粗大半透明紅棕色腺點(在較薄的葉片才可以見到),葉形變異很大,不分裂葉片通常為橢圓形,稀長圓狀橢圓形、橢圓狀披針形、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7-10厘米,寬1.5-4.5厘米,有時更大,先端漸尖,基部鈍形或楔形,分裂葉片倒三角形,掌狀2-3深裂或淺裂,稀5裂,兩面均無毛,邊緣全緣,或近先端處有不明顯細齒一至數(shù)個,或有明顯疏離的牙齒,基脈三出,側(cè)脈4-6對,網(wǎng)脈兩面顯著且隆起,有時上面稍下陷,有時下面較不明顯;葉柄長0.5-5厘米,無毛。傘形花序頂生,單生或2-5個聚生成復傘形花序,有花20朵以上,有時較少;總花梗粗壯,長1-3.5厘米;苞片卵形,早落;小苞片三角形,宿存;花梗長5-7毫米;萼長2毫米,邊緣近全緣或有5小齒;花瓣5,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,長2-2.5毫米;雄蕊5,花絲長2-3毫米;子房5室;花柱5,長不及1毫米,基部合生,頂端離生。果實長圓狀球形,稀近球形,長5-6毫米,有5稜,每稜又各有縱脊3條;宿存花柱長1.5-2毫米,在上部1/2、1/3或2/3處離生,反曲;果梗長1-3厘米?;ㄆ?-10月,果期10-12月。
本種葉形、葉緣、果形及宿存花柱等變異很大,但葉片通常為橢圓形,有粗大的半透明紅棕色腺點,網(wǎng)脈明顯且隆起,果實通常為長圓球形,有縱脊多條,可以識別。
生長習性:
生長于海拔10米至1,800米的地區(qū),多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中和灌叢中,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。
繁殖培育:
用播種繁殖。
園林用途:
樹參四季常青,可作風景區(qū)的骨干樹種和林層下的輔佐樹種。根、樹皮及葉可入藥。
藥用價值
本種為民間草藥,根、莖、葉治偏頭痛、風濕痹痛等癥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