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我國新疆西部(新源、鞏留、昭蘇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灌木,高1-1.5米。小枝淡褐色或栗色,嫩枝發(fā)紫紅色,初有短絨毛,后無毛。芽漸尖,紫紅色,有光澤。葉長圓狀卵圓形或橢圓形,長3-6厘米,寬2-2.5厘米,頂端具偏斜短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細(xì)腺齒,上面綠色,下面較淡,幼葉有絲狀柔毛,后兩面無毛;葉柄長2-5毫米,基部擴(kuò)展,初有毛,后無毛;托葉卵圓形,很小,膜質(zhì),常早落?;ㄐ騻?cè)生小枝上部,與葉同時開放或葉后開放,長4-5厘米,粗1-1.5厘米,雌花序果期伸長,花序梗具2-4小葉,被灰絨毛;苞片長圓形,淡褐色,上部不發(fā)黑,兩面有絨毛;腺體1,腹生,長圓形,淡褐色;雄蕊2,花絲離生,被灰絨毛,花藥黃色,圓球形,先端鈍;子房長卵圓形,常彎曲,密被灰絨毛,柄很短,柱頭2裂?;ㄆ?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2700-2800米的高山,較為普遍,常與栒子葉柳混生,是高山保土樹種之一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